以自然之道
养自然之身:王庆其教授莅临书院讲中医养生智慧
(本网讯)2011年12月18日,上海市名中医、国医大师裘沛然学术传承人王庆其教授莅临书院,从养生之道的层面,解读了传统中医宝典《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王老师立足经典、博学中西,用生动的寓言典故、专家的病例分析、客观的评价、开阔的视野,为学员精彩展现了传统中医的魅力。在申城的企业家中间掀起了一股传统养生的风尚。
健康要靠自己:养护重于医治
王老师从当代医学面临的矛盾和困惑开篇,以一个医者的角度讲述了当代社会病人过于依赖医生、依赖和滥用抗菌素、对病情的程度无名的恐惧和夸大等情况,并谆谆告诫学员们健康长寿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懂得平日养护和及时预防才是远离疾病的妙方。
长寿的秘诀:天寿过度 气血畅通
肾气有余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讲到:“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在古代,年老而能生子是生殖能力超出常人的表现,这样的人也必然是长寿之人。他们长寿的秘诀在于:来自家族遗传因素的健康长寿基因。人至中年身体机理最容易发生的生理病变就是气血不畅导致的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各种瘀堵,因此保持气血通畅至关重要。除了以上的两个因素之外,培补肾气是长寿的根本。“肾藏元气,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生命之门”。肾气充则人体壮盛,肾气虚衰人易变老。历代医书中延年益寿的方药以补肾者为最多。
![以自然之道 养自然之身:王庆其教授莅临书院讲中医养生 以自然之道 养自然之身:王庆其教授莅临书院讲中医养生]()
生病起于过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然而有规律且有节制的饮食才是人体健康的物质保证。过多摄取高热量、高脂肪是导致当代肥胖人群不断扩大,也是引发多种肠胃疾病的直接原因;另外,饮食不规律及过度饮酒更是对人体肠胃更大的威胁。情志过用的现象容易被人轻视,殊不知喜怒哀乐等情志的过分宣泄以及激变对心脏的损伤不可估量;过度疲劳是近年来造成亚健康群体不断壮大的主要原因,王老师讲到此处,详细罗列了12项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症状供学员参考,特别强调“世界上没有一种补药可以代替睡眠”。“神大用则竭,形大用则蔽”,形神俱竭,无药可医。
《黄帝内经》的现代魅力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是对秦汉以前的医疗经验,汲取和融合了古代哲学及自然科学的成就,从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入手,讨论了生命规律的原则和技术,是一部健康养生和治病的宝典。王老师从哲学的高度,对医学的本质和功能作了概述:《黄帝内经》养生智慧集中到一点就是“治未病”,打造天人合一的身体环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不仅是对一名合格的医生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位想要健康长寿的中国人的要求。
![以自然之道 养自然之身:王庆其教授莅临书院讲中医养生 以自然之道 养自然之身:王庆其教授莅临书院讲中医养生]()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为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一些伪科学提供了自我宣传的平台,随着养生节目、养生书籍的大为流行,一些没有经过论证甚至偏激的养生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如果不能正本清源、以正视听,那么结果必然是谬种流传,危害不浅。当课歇时间有学员问到如何进补时,王老师针对老百姓过于依赖诸如高级营养品人参等滥补的情况给与了客观而科学的纠正。
![以自然之道 养自然之身:王庆其教授莅临书院讲中医养生 以自然之道 养自然之身:王庆其教授莅临书院讲中医养生]()
养生必先养性
有形的疾病容易治疗,无形的隐忧难于应付。心理健康是当今社会人们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强调竞争的现代生活理念,给原本崇尚虚静的中国人以强烈的冲击。许多人在物质丰裕以后,精神世界却变得荒芜,无聊、忧郁、空虚相伴而生,拥有隐性心理疾病的人群在激增,而大家又不太容易承认自己身患心理疾病。说到这里,王老师给出了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除去生理健康,其它三项健康指标都与心理有着必然的关联。因此,他特别重视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身心内环境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就医说医,把眼光局限在有形疾病的治疗上。王老师讲养生之道,给大家的感觉是:不是孤立的看待养生问题,善于用中医全息思维分析问题的症结,从道的层面、哲学的高度,对养生智慧做全面的阐发;重视心志养生是他的养生理念的一大特点。
![以自然之道 养自然之身:王庆其教授莅临书院讲中医养生 以自然之道 养自然之身:王庆其教授莅临书院讲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