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佛学文化专家于晓非教授作客九州讲堂畅谈宗教智慧
(本网讯)2012年8月4日,
著名佛教文化研究专家,北京大学禅学社名誉理事长,被誉为当今内地最受欢迎的弘法居士于晓非老师做客九州书院,与知名企业家一起畅谈佛法,体悟禅学,感受生命的真谛。
![8月4日佛学文化专家于晓非教授作客九州讲堂畅谈宗教智慧 8月4日佛学文化专家于晓非教授作客九州讲堂畅谈宗教智慧]()
佛曰:处事须精明,待人要糊涂;有福而不骄,则无祸;有祸而不惧,自是福;大事看担当,逆境看襟怀,喜怒看涵养,行止看胆识;清贫之交能长久,利益之交必两伤。领悟佛法真谛,方明人生本意。
据说,慧能法师年少孤苦,以卖柴为生,一日偶然听见一人在诵读《金刚经》,于是心有所悟,赴五祖处学习佛法。五祖欲在众弟子中选一人传之衣钵,大弟子神秀作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看了,不甚满意。进而慧能亦作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颇为赞许,传其衣钵,被尊为六祖,也是南派禅宗宗主。佛法的核心讲的就是“菩提”即真实本心如来藏。六祖慧能大师这首偈子,道尽佛经的真意,正是尘在外,心在内,经常拂拭,可使心净无尘,心无挂碍。
![8月4日佛学文化专家于晓非教授作客九州讲堂畅谈宗教智慧 8月4日佛学文化专家于晓非教授作客九州讲堂畅谈宗教智慧]()
于老师不但精研佛法,对印度的本土宗教、西方的基督教亦有很深研究。他将佛教与基督教进行对比,深入浅出的剖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中求同存异,为您展现出一个清净、无为的精神世界。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佛教的思想与《金刚经》的智慧相结合,虽历经千年,却是蕴藏着无穷的管理智慧宝藏,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家个人修身养性、去烦解忧的处世哲学。于老师通过对印度宗教“缘起与性空”学说的解读,使人了解佛经的真谛,感悟禅宗的妙谛,帮您去除烦躁的心情,使您从忙禄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达到物我两忘的“本心”境界。
![8月4日佛学文化专家于晓非教授作客九州讲堂畅谈宗教智慧 8月4日佛学文化专家于晓非教授作客九州讲堂畅谈宗教智慧]()
![8月4日佛学文化专家于晓非教授作客九州讲堂畅谈宗教智慧 8月4日佛学文化专家于晓非教授作客九州讲堂畅谈宗教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