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而归”的生活美学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暮春时节,穿上春衣,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快乐的回家了。”孔子问弟子志向时,曾点作了这样的回答。它表现的是曾点的人生理想,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可见,在孔子整个理想人格或理想境界中,精神生活的自在、自得、适意、畅达的境界是他所孜孜以求的。因此,咏而归的想象,成了人的内在气象和胸襟气度的表现,进入一种极高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他表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内心三者的高度和谐,是我们每个人及社会的最高理想和追求。
这是一种闲散而又充足的惬意,或许比琴瑟和谐更为让人沉醉。也是“咏归堂”想要带给现代人们的理念。
“咏归堂”的名字出自九州书院山长耀华先生之手,希望来到咏归堂学习茶艺的学友们,能把咏归堂的茶道精神融入当下的生活,使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全面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和境界。我们把茶道作为书院内外兼修的体系的一部分,以艺载道,以茶修身,以茶养心。体悟传统人文精神,观照现代生活美学。
![咏归堂简介 咏归堂简介]()